「河是流動的。當我嘗試寫河是如何流動時,卻又彷彿只能依靠剪影。而高速拼湊這些剪影,是否就能還原原本的川流?」——林雪平〈剪影的流動:屯門河與它的像〉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流體」
• 「人物」到鹽田梓訪問香港僅存的製鹽工「三粒鹽」,滷水曬乾、凝結,鹽工的熱汗也漸漸累積成香港歷史的一部分。
• 「雙城」黃靜寫倫敦泰晤士河的River Gulu式佔領、林雪平帶著對屯門河的矛盾感情去尋找或許並不存在的源頭、夏夏從年少時的水圳打撈記憶、凌性傑在高雄的愛河散步。
• 「譯界」費拉維奧‧阿勞霍(Flávio de Araújo)的詩〈浮身〉,漁夫爺爺回憶一副女性身軀海上飄流的故事。
• 黃思哲的畫,與鴻鴻、余婉蘭、孫梓評、石堯丹的詩作齊聚「彼此」,以作品叩問身體的流域。
• 「專題小說」張婉雯寫台灣的尋親者回大陸前借住八十年代的香港公屋;張嘉禧的寓言故事記南遷到石塘鎮的居民將迎接由本土語言換來的「樂園」。
• 黃智斌通過最近「網絡大遷徙」的現象,反思怎樣繼續以網絡面對社運低潮與創傷。
• 陳順築、潘美義、陳啟駿的影像沖擊雙眼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