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上的墨痕筆跡,總是帶有些浪漫的想像。書籍本身就是一個交流空間,讀者在此留下旁注、註釋,是一種對文本的反應。在科技發展下,註釋從書頁走到互聯網,它會成為我們回應、解讀、介入世間百態的方法嗎?可否讓人共享知識,開展討論,組織力量,推動事物發生、變化?
圖書館畢竟有限,隨着互聯網發展,註釋已逐步從書頁上解放,變得更為普遍,滲入生活各處,甚至織起了新型的社交空間。今期《 Sample 樣本》檢視註釋的多種面貌,探索註釋的附加意義。於此,註釋採以最為寬鬆的定義,只要是附在文本上的筆記即可。封面專題追溯註釋的歷史,勘查當前的應用方法,發想註釋的發展,繼而鼓勵各位重新思考自己撰寫筆記的方式,將註釋拉入生活,調適我們與資訊的關係。「附錄與補遺」從文學作品出發,剖析註釋作為文學手段的呈現,怎樣生出更多有趣意義。「註釋的註釋」則循歷史而行,觀察註釋如何架構及超越各類文本。創作專題以「 Re:」為名,邀請作者以現有文本為基礎,另作註釋、回應,既是回覆,也是重複。
註釋原是一種對文本的反應。假如,科技讓我們能將世界讀成資料,註釋也就成了回應、解讀、介入世間百態的方法,繼而讓人共享知識,開展討論,組織力量,推動事物發生、變化, Let's write more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