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繆《異鄉人》為暢銷經典著作,亦是文青大愛,更配合香港時勢,相信會引起不少人的興趣
• 本期作者陣容鼎盛,包括在外間甚受歡迎的文化人包括洛楓、李敬恒、楊彩杰、潘國靈等
• 本期主題豐富,包括大量文青感興趣的題目如里爾克、余光中、《麥田捕手》等
• 本期對談的三位與談人為李敬恒、楊彩杰及鄭政恆。楊彩杰為恒生大學助理教授,專門研究法國文學,對卡繆、沙特等作家著作有深入認識;李敬恒為資深哲學講師,能夠以哲學角度補充卡繆作品的思想深度。本次對談由閱讀《異鄉人》的經驗出發,內容圍繞《異鄉人》的題材和風格、沙特的評論、存在主義與法國小說,以及《異鄉人》的當代意義等。
• 專題從不同角度切入「異鄉人」的討論:鍾逆的小說〈暴雨蝸跡〉保持了他在《動物家族》的動物書寫,又與《異鄉人》有明顯文本互涉;盧真瑜的組詩〈異鄉〉從遊子角度書寫存在與日本之旅;朗天的論述文章,串連分析英國作家哥連威爾遜的《局外人》與沙林傑的《麥田捕手》,構成局外人的系譜,帶出局外人的主體突顯,以至群體改變世界的行動力。
• 【散策】方面,洛楓的〈劇場儀典與怪異身體——「香港比舞2022」的當代舞境〉,貫注面對身體的反思,也遍及生死、性別、存在、命運、苦難等命題;鄭政恆的〈里爾克《馬利亞生平》講義〉探索一部較受忽視的里爾克詩集,今年是里爾克的《杜伊諾哀歌》(Duineser Elegien)和《致奧菲斯商籟》(Die Sonette an Orpheus)出版百年,從《馬利亞生平》可見兩部代表作面世前,里爾克上一個階段的風格。郭曉琳的學術論文〈自左轟來的排炮——論《盤古》批余文章與余光中的《今日世界》專欄散文〉,以余光中為討論對象,郭曉琳的論文教我們進一步了解余光中「香港時期」(1974-1985)早期創作。辛金順〈論許雲樵《希夷室詩文集》中的「地方」書寫〉,承接他的馬華古典詩研究,本文聚焦文史學家許雲樵詩作的歷史意識和地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