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承載香港的「打機」記憶,從機舖到數位時代,構築文學新世界。本期《字花》以「遊戲新世界」為題,邀請神武、黑色休謨、小島陸秀夫、課金姐,從不同面向審視遊戲的文化與哲學意義,追溯過去,展望未來。神武專訪重溫香港機舖的「打機」歲月,探討遊戲如何形塑城市認同;黑色休謨以《俄羅斯方塊》為例,分析隱喻與現實的交錯;小島陸秀夫聚焦《光與影:33號遠征隊》,探索遊戲的真假抉擇;課金姐分享女性「打機」故事,從PS4到電競,挑戰性別框架。《黑神話.悟空》以佛學與民間藝術構築玄幻宇宙,AI遊戲則開啟真假交融的未來。本期記錄香港的遊戲文化,與文學對話。堅持探索遊戲的創作者,為我們開啟新視野。翻開《字花》,踏入遊戲新世界。──李昭駿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遊戲新世界」
● 香港機舖的「打機」記憶,回顧從街機到《黑神話.悟空》的文化演變,揭示遊戲如何影響現實認知。
● 《俄羅斯方塊》的隱喻分析,探討抽象遊戲的哲學界限,提醒避免過度詮釋。
● 《光與影:33號遠征隊》的評論,剖析代入與抽離的真假抉擇,融入法國美學思考。
● 女性「打機」自白,分享PS4到電競的經歷,挑戰性別刻板印象,展現文化多元。
● 乙女遊戲與AI的前瞻,展望生成式AI如何模糊虛擬與真實的邊界,開啟未來想像。
解像、特稿、專欄、起格
● 「解像」收錄曾瑞明在AI時代如何繼續寫下去;宋明煒評論新浪潮是一次對新奇性的大膽實驗,將量子詩學與新巴洛克無限糾纏在一起;任弘毅導賞新英文書法——徐冰「英文方塊字」。
● 謝曉虹創作漫畫——〈新開始〉,玩著把世界像泥團那樣壓扁、重塑的虛構遊戲。
● 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 「起格」有黑麥、馮曉彤、阿鍇等人的小說作品,及李蘋芬、陳苡瑄的詩作。
《花字》
● 專訪白只、楊偉倫、邱頌偉,以荒誕幽默與中年視角,將舞台化為燃燒生命的試驗場,透過默契與真實的表演,與觀眾共享笑聲與刺痛的共鳴瞬間。
● 收錄朱少璋詩作〈飲食13章( 下篇 )〉,獨立音樂人MC仁和藝術家高立分別以音樂和畫作回應詩作。
● Ling Ling Ling回顧三十年本地獨立音樂,從九十年代高山劇場的重金屬震撼到不同樂隊如何以青春旋律點燃他的生命史。
●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白雙全作品,Sunnie Wong走訪首屆「國際活版節」,重返印刷之源。
「大概沒有人比卡繆更準確地描繪過演員的荒謬。他把演員視為一種極端的生命實驗者——人在有限的生命之中,一次又一次燃盡他人的命運,把不同的靈魂穿在身上,直到謝幕那刻,讓一切歸零。演員清楚自己沒有任何一個角色能長久屬於自己,他們只是短暫借來一段又一段的人生,並盡可能把它活得炙熱……訪問白只、楊偉倫(阿卵)與邱頌偉(阿雞)時,我總會想起這個意象。在他們的合作舞台劇《消極之鬼》中,日常瑣碎、生活荒謬、私下笑料,都被打磨成舞台的燃料。」——〈荒誕之燃,劇場之鬼〉/何阿嵐訪白只、楊偉倫、邱頌偉